消失了的巴士底监狱

革命时代的巴黎

十八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动革新的世纪。1776 年美国为脱离英国殖民地的地位,开始了革命运动 (American Revolution) 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八零年代末期的1789 年,法国也追随其后,掀起了巨大的变革。此后十年之间 (1789-1799) ;路易十六的王权被推翻走入了历史,革命政府兴起;然而人们并没有得到更好的生活,反而陷于恐惧之中,直至拿破仑 (Napoleon Bonaparte) 建立了第一共和国 (the First Republic) 。

巴士底监狱 (Place de la Bastille)

1789 年的七月十四日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来回穿梭于巴黎市郊的法国绝大多数的市井小民仍然过着日常生活。然而在早上的十点左右,法国的历史瞬间起了更大的变化。

在巴黎市区的巴士底监狱前,聚集了大约有六百多平民百姓。起初,他们只在监狱前吆喝游行要求监狱守卫打开大门出来缴械投降。但示威者们不断地大声叫嚷,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引爆了肢体冲突。疯狂的人们终于武力相向,他们开始用实际行动来拆毁这座象征王权的监狱。这场巴士底暴动 (Storming of Bastille) 终于揭发了为期十年的法国大革命 (French Revolution) 。

巴士底建立于1370 至 1383 年,查理五世 (Charles V) 在位之时。它原本只是一座碉堡,用来保卫巴黎之用。怎知到了十七世纪的纪路易十三世 (Louis XIII) 时,才用作监狱,关押一般罪犯和宗教罪犯,后来王室将政治犯也一并关了进去。这也让巴士底监狱从一个捍卫国家的角色,转变成为了令百姓痛恨的王室权力的象征。当枪支走火战争点燃的七月十四号下午,巴士底监狱注定了它在法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巴士底日 (Bastille Day),也就是法国的国庆日。

随着巴士底暴动,这座本来固若金汤的城堡开始被有计划地瓦解,从1789 年的七月十四号至1790 年的七月,用以建筑巴士底监狱的大块石头被送往法国各地,作为革命胜利的纪念品;而其中的一块石头被移到巴黎的一个公园里。巴士底监狱彻底消失在地表上。

巴士底广场 (Place de le Bastille)
七月革命纪念碑

反走过必留下痕迹。巴士底监狱在历史上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么坚固的堡垒虽然没有留下残瓦,但是它曾存在的地理位置却仍然依旧。

现今的巴黎市分成二十个地区,旧时的巴士底监狱就占据了三个区。这个地方现在已经立起了一个纪念碑 (July Colum) ,以纪念1830 年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的七月革命。在这场战争中查理十世被推翻。

这个广场现今每日车水马龙,巴士底现在以这样的形象融合在巴黎人的生活中。觉得很愕然。

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监狱,还不只巴士底。我们下回再说。

古监狱

革命时代的巴黎

最早的古监狱 (La Conciergerie) 原本不是监狱,而是一座碉堡。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五世纪,或是更早。在这么长的历史轨迹里,古监狱经历了中古世纪法国的辉煌,也走过了大革命时代的兵荒马乱。

塞纳河中央有一座船型的小岛,叫做西岱岛 (Ile de la Cite) 。这是法国的发源地。现今的小岛与塞纳河两岸以拱桥相连接。西岱岛在世纪之初就已经有游牧民族居住;高卢罗马时代,罗马人迁居于此,并在岛的东边建立了一座大教堂,这就是后来的巴黎圣母院 (Cathedral Notre Dame) ,在岛的西边建立了一个碉堡,这就是现今的古监狱 (La Conciergerie) 。后来由于法兰西的前几代王均在此地建立王权,碉堡经由历代皇帝整修,才有了现今的规模。而碉堡也就成为了集当时的权力于一处的荣耀之地。

玛丽安托妮特 (Marie-Antoinette) 的监狱单位

然而,从在十四世纪开始,在位的腓力四世 (Philip IV) 将宫殿迁往别处之后,古监狱就彻底丧失了作为皇居的功能,从而转变成为议会,及政治的领导中心。之后的查理五世 (Charles V) 进而将部分内部改成为监狱,将违法的王室贵族成员羁押在此。在法国大革命时,这座古监狱是革命法庭的所在,曾经羁押的犯人人数高达了2780 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Marie-Antoinette) 了。

这位前法国皇后在这里被羁押了76 天,被两名狱卒日夜看守着,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古监狱就位于塞纳河畔

虽然是一座羁押反革命分子的监狱,而法国大革命的宗旨是打到王权;但是监狱里面出现了很有趣且讽刺的现象。不管是革命分子;反对派,亦或是普通罪犯,任何人想要过得舒服一点儿,就要用金钱打点。监狱的监房有等级之分,贫穷的犯人就只能住在普通的牢笼,和数个犯人挤在一间窄小黑暗的房间,睡在稻草堆里;里面除了人以外,就没有其它物件。

监狱用的巨大的钥匙和沉重的手铐

这些穷人牢房还都不太一样,有些更令人胆战心惊。那时时回荡在黑暗走廊里的钥匙声,开启牢门时的尖锐低沉的锁声,还有那狗叫,士卒的吆喝;都让人毛骨悚然。

虽然贫富的终点可能都是一样,但是中间过程却有着天壤之别。达官贵人们的牢笼就舒服得多。他们住在单人间里,房内有简单的家俱;可以保留一些隐私。在他们的房间里,狱卒准许他们阅读书籍、写作、甚至接见访客。行刑前富有的犯人还能请画师给他们画下最后的容颜。

狱中的生活

从监狱的入口进去,隔着一小段黑暗的廊子的尽头是三间牢房。分别是,书记处,监狱管理处,以及卫生处。在被关进监狱前,犯人先向书记官报道,书记官的任务是核实犯人进出监狱的时间,掌握监狱实际人数。卫生处则是犯人离开监狱带向刑场的最后一站。在这里,监狱要为犯人作死刑的准备。他们把犯人的双手反绑在背后,无论男女,犯人的长发必须被剪短。这是为了让断头台的刀锋能直接铡在犯人的颈部,使犯人的头能一刀就落地。

监狱的管理是男女分开的。这里是女囚庭院。犯人白天可以在这里走动,这里也是犯人唯一一处见得到阳光的地方。女囚们在此互通消息和一同用餐;还可以在这里洗衣服。晚上七点到此日八点之间,犯人都必须待在自己的房间,士卒在关门前会告知次日审判的时间及内容。

通常犯人在监狱停留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在被抓捕后不久,犯人就被带道位于此地的革命法庭;那时的革命法庭位于监狱楼上。经过快速草率的听证审判后,就被羁押在监狱里,听候宣判。

宣判下达之后,监狱就开始执行死刑前的准备。狱卒就会押解犯人回到楼下的卫生处和书记处,为他们剪发。

时候到了,犯人容许和狱友们作最后道别,然后就得登上囚车,押赴位于协和广场的刑场。

古监狱那时不是一个行刑的地方,但是这里的血腥相信也不少。 一般人也都认为犯人在行刑前,很有可能都在监狱里遭到残酷对待。

断头台 (Guillotine)

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时法国人渴望一个公平工正的司法制度,因此他们攻击了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监狱,并释放了羁押的囚犯。这种理念很快地也在司法制度上反应出来:公开的审讯,犯人可以无偿地为自己辩护,且执行死刑的方式一致,没有社会地位之分。

1789 年间,法国的一位外科医生约瑟夫•伊格纳斯•吉约坦 (Joseph-Ignace Guillotine) 结合了绞刑等当时欧洲通用的行刑方式,设计了法国的断头台。他认为断头台的刀锋可以快速,精准地执行任务,并且减低不必要的杀戮及痛苦。后来他的姓氏被用来作为断头台的名称 – Guillotine。在法国大革命时,国王路易十六 (Louis XVI) 和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先后死于断头台上。

你不知道的事

古监狱外表气势宏伟,它拱顶挑高的天花板,以及歌德式的建筑于2006 年被世界遗产协会 (UNESCO)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 世纪法国国王迁居他处以后,这座宫殿就由国王钦点人选管理,这个职称叫做 concierge ,现在这座监狱已经成为一座博物馆。

巴黎之路 (La Rue de Paris) 是一条通往监狱的廊子,在它的两旁是陈列纪念品的场所。这条“巴黎之路” 并不是什么康庄大道。以前巴黎人称执行断头台的人为“巴黎绅士” (Monsieur de Paris),这条通道,很幽默。

虽然古监狱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但开放的地方相比较它的总面积,其实是极小的一部分。那么其它的部分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或者是现在都成了如何的面貌,我们无从得知。即便是它的展示的监狱,也多处是近代重建的。从五世纪法国的王朝开始到现在,古监狱还能顶立在原处,本来就是奇迹。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然而痕迹会褪色,年代久远了,就容易模糊不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人类才会不断重蹈覆辙?

从电视荧幕到历史人物

小镇警长的传奇

在剧中,父子俩相依为命,关系融洽

上个世纪的六零年代,在电视荧幕还是黑白片的时候,美国有一部电视剧非常受欢迎,这部片名叫做 “安迪格里菲斯秀 (Andy Griffith Show) “;剧中讲述一个小镇的警长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从1960 年十月三号首播,直至1968 年四月停播,期间历经了八季,总计249 集。在这八年里,电视传播科技的精进,使得电视荧幕从黑白转为彩色;因此这部剧集,从第160 集开始至最后一集,就成为了彩色荧幕,总共90 集。

 

电视场景

安迪格里菲斯秀的故事发生在美国某个叫做梅伯里 (Mayberry) 的小城镇。这个小镇民风纯朴,大型犯罪没有,但是小摸小偷的事件总会有。这个小镇的警长 (Sheriff) 叫做安迪泰勒 (Andy Taylor) 。安迪的家境简单,他和姑畢泰勒 (Bee Taylor) 以及儿子奥佩泰勒 (Opie Taylor) 一同生活。

巴尼是个喜剧角色,他和安迪是表兄弟,也是他的副手,然而巴尼却心心念念地想当警长,这个角色为这剧集添加了很多笑料

梅伯里是个小镇,所以警察局的人事也就相当精简,平日里面驻守的警员除了安迪警长,还有副警长 (Deputy Sheriff),也就是他的表兄弟巴尼法夫 (Barney Fife)  。这一个小家庭温馨融洽,电视剧里描绘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安迪养育奥佩的理念也多有着墨。这部剧集不但在它播出时受到欢迎,甚至后来也不断地在北卡的电视频道里被重播。不管是婴儿潮还是 Z 世代 (Gen Z) 的北卡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迪格里菲斯秀。

梅伯里 (Mayberry) 小镇

和大多数经典的60 年代电视剧一样,安迪格里菲斯秀的拍摄地点,选在了阳光明媚的加州,特别是洛杉矶。最早的几季虽然是黑白片,但是加州的阳光藉由荧幕投射出来,让画面非常细致耀眼,令人对那个在某一州的梅伯里小镇充满了向往。

那么,梅伯里小镇到底在哪儿呢?

饰演安迪警长的演员,叫做安迪格里菲斯 (Andy Griffith) 。安迪在出演警长一角之前,也有几部受欢迎的剧集和电影;他于1926 年六月出生在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小城市蒙特艾里 (Mount Airy) ,高中毕业后,他离开了家乡前往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就读,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安迪喜欢音乐,在大学时发现了自己对戏剧的热爱,毕业后就开始了他此后的演员及导演的生涯。

这样很自然地,全国的粉丝们以此认为在安迪格里菲斯秀里的梅伯里,就是以安迪的故乡蒙特艾里作为原型。他的秀走红以后,蒙特艾里的乡亲们与有荣焉,于是希望梅伯里小镇能在蒙特艾里重现。

安迪格里菲斯博物馆 (Andy Griffith Museum)

2009 年九月二十六号,蒙特艾里市在距离安迪的住处半英里之外的一片空地上,为他建立了一个博物馆。馆里收藏了最完整的安迪格里菲斯文物;呈现了安迪的成长,就学以及成就。

儿子奥佩泰勒喜欢钓鱼,警长爸爸常常牵着儿子的手带着他去钓鱼。父子俩肩上扛着自己的钓鱼竿,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行走。安迪常常在这个时候教导儿子。这个画面在剧集中经常出现,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镜头。现在这个镜头被雕成了铜像立在博物馆门口的花圃上。

 

馆内展示的不只是安迪自小的成长过程,还有很多件在安迪格里菲斯秀中使用过的道具,以及剧集的照片。

电视电影文化反应了当代人的生活实况,从博物馆里的道具中,我们也可以一窥上世纪 60 年代的生活条件。

小镇重现

除了在剧集中使用的道具,安迪警长上班的地点,梅伯里警局,也出现了在蒙特艾里市的市中心。虽然在这仿建的警局里,所有物件也都是仿制品,但是警局的摆设,却是忠于原创。

在警局门口,可以发现许多块白色的正方形地砖,上面刻着在安迪格里菲斯秀里主要的几个人物名字。

在剧中还有一个加油站,是几个安迪格里菲斯秀里人物的工作地方。虽然这些建筑都是按照电视剧集的仿建的,但是这似乎完全不影响游客们的兴致。前面人行道上停放的警车,也丝毫没有违和感。这些仿制的警车 (Squad Car),在电视剧集中是安迪警长和副警长的座驾,在蒙特艾里市这里,是旅客们的导游。一车只能容纳三名旅客,价钱是每小时 50 美金。

蒙特艾里市还是梅伯里镇?

蒙特艾里市位于蓝山岭 (Blue Ridge Mountain) 的山脚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小城市。自从这里出来了一位名人安迪格里菲斯后,这里便不再安于平凡。

1989 年以后,蒙特艾里市开始改造市容,加入安迪格里菲斯秀的元素。现在贯穿市中心 (downtown) 的主街 (Main Street) 上处处都是以安迪格里菲斯秀为主题的商家。

Snappy Lunch 是街上最有名的午餐店。这家店从1923 年就开始营业直到现在。菜单上有热狗,汉堡及冷饮,都是极为普通的美式饮食。他们的猪排三明治 (pork chop sandwich) 在当地享有盛名,游客也慕名而来。 店家说在安迪格里菲斯秀中,有一次安迪警长就直白地道出他要来 Snappy Lunch 午餐。因此这家小店就此有了名号。

在午餐店的旁边是一家理发店。主人弗洛德 (Flody) 在安迪格里菲斯秀中是一个做事慢半拍,又常常心不在焉的人,但现实中的弗罗德本名叫做罗素 (Russel) ,他的理发店也不叫弗洛德理发店。1989 年本该退休的他,听取了友人的建议,将自己的理发店改成为安迪格里菲斯秀中安迪警长常常去的弗洛德理发店 (Flody’s City Barber Shop) ,从此生意兴隆。

至于蒙特艾里市为什么要成为那个虚构的梅伯里镇呢?或许当年的蒙特艾里市只是一个一般,普通的美国南方小城市,而成为了梅伯里后,就能飞上枝头了吧?

安迪格里菲斯效应

那么,对安迪来说,他真的对故乡有多少怀念呢?或許他已经不记得罗素曾经剪过他的头发;也不在乎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学校还没有提供午餐时,经常去Snappy Lunch 买汉堡热狗的事,在他的剧集里的小镇,可以在美国南方任何一个地方,当然也包括蒙特艾里市。

其实,安迪虽然在这里成长,但是自从他前往加州发展自己的演艺生涯后,就很少回来。在对他的一次访问中,安迪对记者说梅伯里镇只是剧作组为这部影集虚构出来的一个地方罢了。虽然最初安迪的确对这个虚拟小镇加入了些许来自己家乡的记忆,但是后来他逐渐融合了其它北卡小镇的元素,而使得这个虚拟的梅伯里小镇更符合剧情的构思,即一个美国的南方小镇。

1987 年他以另一部电视剧集荣获了 “杰出人物 (People’s Choice Award) ” 颁发的 “最受欢迎男演员 (Favorite Male Performer) ”奖。

2002 年北卡州将经过蒙特艾里市的一段公路改名为安迪格里菲斯路 (Andy Griffith Parkway) 并邀请安迪出席更名仪式。这是安迪在阔别了40 年之后,第一次携同妻子回到家乡。

第二次是几年以后,安迪二度回到家乡,这次是为了博物馆前的父子铜像仪式而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安迪老年时非常低调,不希望受到粉丝们的追捧;由于自己身体的健康问题,安迪很早就将自己的身后事操办地清清楚楚。2012 年的七月三号安迪因心脏病骤世在他自己位于北卡东岸的寓所,享年86 岁。他去世之后的五个小时,家人就将他安葬完毕。没有瞻仰遗容,没有葬礼,没有人群,这就是安迪所要的。

安迪格里菲斯在有生之年受到了家乡蒙特艾里市的高度推崇。至今这个小城市仍然靠着他的盛名而吸引游客潮。他的传奇,已经写进了北卡的历史。

晶莹剔透的半月礁

半月礁 (Half Moon Cay) ,是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非常小的岛礁。它位于巴哈马首都拿骚东南 100 英里 (100 miles) 的水域 。它因为有一条 2.5 英里长的半月形海滩而得名。半月礁是美国嘉年华游轮 (Carnival Cruise Line) 集团购买的私人岛屿。1996 年,嘉年华的子公司荷美游轮 (Holland America Line) 以600 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这一座岛礁,从那以后,嘉年华投资了巨大的人力及财力开发这个岛礁,如今它是嘉年华旗下所有巴哈马航线的游轮的停靠站。

大西洋上的度假村

嘉年华游轮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巴哈马投资置产的企业。半月礁以前被称为小圣萨尔瓦多岛 (Little San Salvador Island) ,曾经是挪威游轮 (Norwegian Cruise Line) 的私人岛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游轮的欢迎热度持续上升,多家游轮开始陆续效仿这个购置私人岛屿的致富秘笈。他们将岛屿作为自家游轮的停靠港,将它开发成为一站式的度假胜地 (resort) ,列为游轮行程中的一个消费旅游景点。因此旅客们消费,购物和餐饮都在自家地盘上;成功的方程式让大家都是赢家。

多彩多姿的活动

所幸半月礁没有让游客失望,各类形活动让人不知如何取舍。在露天的餐厅享受午餐后,来一杯平凉的酒精饮料;炎炎夏日一样安然自在。室外酒吧内提供的口味多滋多样的酒精饮品,颜色从温柔到火辣,周边的旅客几乎是人手一杯。这样当然是为了巴哈马的发展贡献财力。

游泳是岛上的重心。这里的海水清澈,沙质细致柔软;在海岸边戏水,游泳是很愉悦的体验。说是度假胜地 (resort) ,但是这里却没有高空划水或者水上乐园,但是 2.5 英里的海滩,美丽的自然景观远远超过了人工匠气。

半月礁有一个马厩,养了好几匹马。这些马等着载着游客们驰骋在大西洋海面上。想必因为这项活动需要的技能,并非任何人可得,因此马儿在马厩里显得很寂寞。倒是不远处的海水里,乘坐汽艇的人潮欢乐声不绝于耳。

与鱼共游

潜水是很新鲜刺激的水下活动,很受美国人喜爱。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飞到世界各地的海域,享受水下或海底的世界。半月礁无疑地是个好去处。在这里,孩子们在指导员的教导下,慢慢地开始和黄貂鱼 (Stingray) 一起探索水下世界。 

我是一个恐水的人,不过眼见这样碧绿,晶莹剔透的海水,也可以揣摩一下游泳的乐趣吧。

当然,除了水上活动,坐上敞篷车,自行车游岛,或是徒步健行都是很好的选择。总之,半月礁的确是个值得一游的度假胜地。

幕后的真实世界

巴哈马虽然有很多岛礁,但是多半是不宜人居住的,半月礁也不例外。这座岛礁虽然是水禽 (waterfowl) 的栖息地,但是岛上的天然环境却无法让人类生存。因为没有新鲜水源,所以岛上没有游泳池及水上乐园,连饮用水都需要从岛外运输进来;因为土质无法生长农作物,所以所有的食物都倚赖补给。要自己架设电线发电,因此岛上不流行空调;通信设备还停留在旧时代,因此没有网络;在这个看似生气盎然的美丽小岛背后,是很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合作及经营。

据当地人说,石灰岩石是可以保留水分,因此巴哈马各岛上处处绿意盎然。但是少雨的气候,只有热带植物可以生长。这种土质,是无法种植农作物的。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巴哈马上千的岛屿,却只有31 座有人烟。

目前在岛礁上约维持着五十名的维修人员,所有其它的工作人员,餐饮服务,甚至导游司机,连同纪念品商店,都只有在有游轮停泊靠岸时才抵达岛礁。他们有些是游轮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来自其它外岛的巴哈马居民。这些人在游轮抵达前乘渡轮来,游客走了以后,当天就乘渡轮返回居住的地方。除了定期轮班的维修人员,没有人会在这里多滞留一分钟,因为渡轮的往返是有时刻表的。

来到半月礁,绝对可以带回城市一船的回忆。然而,旅客留下的垃圾,却是另一个问题。人类是生命的共同体,别说半月礁在自家的天边,人类好与坏的痕迹最后总是会回到人类自己。

巴哈马国徽上有一枚海螺壳  (conch shell),它象征着巴哈马国四周海域的多样水中生物;而火烈鸟 (flamingo) 则是巴哈马的国鸟 (national bird) 。

巴哈马人的确强烈依赖观光产业给他们带来的就业机会,作为旅客的你我也都对巴哈马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但是我想,这样美丽的旅游胜地,不也抚慰,舒坦了我们的心灵?这也是巴哈马对我们的贡献吧?

度假的天堂巴哈马群岛

这天早晨起个大早,五点左右太阳在海平面散发着温和的阳光。这是八月中旬,大西洋上空有些许乌云,我们的游轮即将要停泊在巴哈马的新普罗维登斯岛 (New Providence Island) ,很期待饱览巴哈马的热带风光。
巴哈马群岛位于大西洋海域,是一个由700 个岛屿 (island) ,2400 个岛礁 (cay) 组成的岛国。在这些岛屿及岛礁中,只有31 座有人居住,其它都是无人岛。这些岛屿散布在海洋中,总面积加起来,巴哈马的国土面积相当于牙买加。首都拿骚 (Nassau) 位于新普罗维登斯岛 (New Providence Island) ,是一个港口城市。拿骚港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停靠三艘游轮。由于旅客在游轮起航时就已经核实过身份,以及安全检查,因此旅客出入港口是相当顺畅快速的。观光旅游业对这个岛国来说,是政府经济的重要来源。
巴哈马的每个岛屿所提供的自然生态及景观都各具特色,加之处于热带环境,因此提供给喜爱水上,水下运动者的一个理想去处。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方,且英语是其共通语言,因此非常受美国人的欢迎。

君主立宪制

巴哈马的议会大楼,前面有尊伊丽莎白二世的雕像

巴哈马实施议会君主立宪制 (parliamentary constitutional monarchy),以英国王储为国家之首。 是一个以观光为经济来源的国家。它的国家名称是巴哈马联邦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巴哈马有着与美国相似的历史。在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及第一批西班牙人于1492 抵达时,这些大西洋的岛屿早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住处。欧洲人抵达后,原住民就沦为奴隶;而随着而来的疾病也一扫原住民的生活地区,造成极大的死亡。

1718 年,巴哈马被英国人殖民。美国独立革命时,许多北方的保皇派纷纷逃离至加拿大,而南方的人则逃离至中南美洲一带,包括巴哈马。这些白人来到巴哈马之后,也开始开发大型庄园种植农作物,从事奴隶买卖等。不过1807 年开始,英国在巴哈马禁止买卖奴隶,1834 年,取消了奴隶制度。如此一来,巴哈马也就成为了美国奴隶们投奔自由的地方。至今,巴哈马人口中,非洲裔巴哈马人占了90 % 。

据导游说,警察单位通常是漆成绿色,代表巴哈马国旗上的绿色

巴哈马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任然相当年轻。1973 年从英国殖民地的地位独立成一个国家,至今不过五十年。他们依旧尊英国皇室为国家之首,最早是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而现今是查尔斯王三世。英国皇室则指派人成为巴哈马实际上的管理者。

令人羡慕的社会福利
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巴哈马也有很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比如说生产时的津贴。但是,巴哈马人民的向政府所缴纳的各项税务,却是让很多发达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的。巴哈马人民不用向政府缴纳任何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甚至是投资所带来的利润也无需课税。还有房地产税,也是根据房地产的价值来加以课税,一般都在0.75 % 左右,如果房价超出五十万,所缴纳的房产税,不过是其 1% 而已。

这样好的政策,自然吸引了国外的富豪们。
之前谈过,巴哈马几千座岛屿中,多半是尚未开发的无人岛屿,这就为国外富豪们 提供了一个投资赚钱的好机会。他们向巴哈马政府买下小岛,再根据个人的投资目的进行开发。许多美国好莱坞的知名演员,如约翰屈伏塔 (John Travolta),尼可拉斯凯基 (Nicolas Cage) 等都在巴哈马拥有个人的小岛。
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富豪财团们的金钱贡献,将巴哈马变成了一个,某种形式的富裕国家。
在拿骚,有一个酿酒厂的兰姆酒 (rum) 特别有名。这家酿酒厂 (John Watling’s Distillery) 因为距离港口很近,因此许多 搭乘游轮来巴哈马的旅客,都会被带到此地参观。
酒厂的建筑始于 1789 年,也算得上是历史遗迹。在旅客进酒厂参观前,先献上一小杯自家酿出来的 Skylarkin 给
游客品尝。Skylarkin 是用椰子奶调出来的酒品,滋味清新爽口,非常宜人。

天堂岛 (Paradise Island)
天堂岛与首都拿骚市毗邻,是位于新普罗维登斯岛 (New Providence Island) 北边的岛屿。从拿骚港有两座桥可以直达,车程约十分钟左右。这两座桥,一座建于1966 年,而第二座则建立于1990 年代;可见巴哈马首都拿骚市的现代化也算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据导游所说,天堂岛上没有医院,没有教堂,人们来此就是享受生活。
也的确是。

这里有清澈的海滩,游泳,潜水甚至阖家一起来此度假,可以享受水上乐园的刺激。来到这里,真不能错过的是去皇家酒店 (The Royal at Atlantis) 走一遭。

皇家酒店算是豪华等级的,虽然让平民百姓也能有机会享受宫廷般的居住环境,但是所费不赀。2022 年,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和王妃 (Prince William and Kate Middleton) 在他们的加勒比海之行时,就曾下榻在皇家旅馆。
巴哈马就是这样的一个由贫穷和富裕组合的国家。游客们为国家带来了财富,这些财富的确是改善了巴哈马人的生活。然而,在这些岛上靠观光客为生的人民,却是无法享受与观光客同等级的消费。
富裕与贫穷两者平行,没有交集,各取所需罢了。这好像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是不是呢?